环境与资源学院
序号 | 专业大类 | 专业名称 | 所属院系 | 学制 | 授予学位 |
---|---|---|---|---|---|
1 | - |
食品安全与检测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四年 | 工学学士 |
2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3 | 化工与制药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4 | 化工与制药类 | 制药工程专业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5 |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6 |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工学学士 | |
7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学士 |
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检测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实行化工与制药类招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实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招生。环境工程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年)、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01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015年)、首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0年);应用化学入选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013年);学院本科专业均入选环境与资源化学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群(2015年),获批国家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0年)。
学院建有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类、资源与环境类4个硕士点,为本科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拓展渠道。学院拥有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是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是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类是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目前,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连续三年进入软科排名全球201-300,环境科学与工程2022年进入软科排名全球301-400,学科专业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彰显。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共计116名教职工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66.3%,博士占专任教师90.5%。教师队伍中,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等省级及以上人才称号12人,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10个;夯实的专业底蕴,润物无声的育人经验,服务行业社会的高产出,为学院人才培养及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环境与资源化学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催化与环境新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催化理论与应用技术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研究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建有重庆市食品营养与健康(火锅)现代产业学院。实验室面积7000余平方米,拥有X射线衍射仪、BET物理吸附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价值8000多万元的大中型精密仪器设备。
学院紧密围绕国家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五年来,学院获得了2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272项,获得科研经费11129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49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23项,获省部级科研获奖20项。学院与市内外企业200余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教师团队与清华大学合作重点攻关我国化工尼龙原料制备,获项目经费1440万元落地,积极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服务。
办学特色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建成了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绿色利用为主线的特色学科专业群,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有力保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学院通过实施“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创业实践”三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协同育人,建有“依斯倍”班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就业机会。
学生培养
学院注重研究型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依托科研平台、校企协同的本科生创新实践开放机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学院还实施了学生成长导师制,为学生在思想、学习、就业等方面提供全程指导和关怀。学生综合素质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学生年升研率为27.92%,2023年学生年升研率为32.66%,2023年毕业生就业率87.59%,超过重庆市平均就业率;其中优质就业率均超过65%,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逐步成为企事业领导和技术骨干。